发布日期:2017-09-30 16:49 阅读: 999 自大学毕业后进入地勘院以来,我就成了一名地质工作者,将青春奉献给了挚爱的地质勘查找矿事业。当背起地质包,拿起地质锤,白天在深山老林、攀山越岭、观察记录地质现象,夜晚在孤灯下整理白天发现,在帷幄中思考下一步安排。从那开始,地质填图、编录、采样、对比、分析、研究,就是我的工作常态;爬高山、钻丛林、啃干粮、喝凉水,也是我的家常便饭。不论寒冬酷暑,风雨雪霜,条件多么恶劣,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思,20多年如一日,坚贞不渝。 20多年来,我转战了多少个矿区,跑遍了八闽大地,在野外度过了多少个日夜,在室内编写了多少地质成果报告,都像一部旧电影,历历在目。偶尔重温经典,情到深处便能脱口而出,娓娓道来。 20多年来,我兢兢业业,经营好每个地质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福建省大田县上蔡矿区铁铅锌硫矿普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福建省大田县旺建矿区银定坂矿段银多金属矿详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福建省武夷山市桃棋矿区东矿段石墨矿详查获国家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福建省屏南县秋园矿区西矿段银矿勘探获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数不清的奖状就是对敬业工作的回报。 2009年来,福建院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在非洲赞比亚开展探矿权合作勘查项目。走出国门,前往非洲矿区工作,在我院历史上还是一片空白,不仅面临全然陌生的工作生活环境,克服语言、生活习俗的差异,还要熟悉当地的政策法规和地形地貌。此时,我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担任了赞比亚项目技术负责,三次带领项目组技术骨干远赴非洲开展工作。我不畏困难,从零开始,详细搜集研究相关资料,几乎翻遍了赞比亚的所有地质资料,熟练掌握了赞比亚的地质构造特征及成矿与控矿地质条件,精心编制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带领组员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地质填图与土壤测量采样等工作,及时对室内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与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非洲热带高原地区,天气炎热、气候干燥,紫外线辐射强烈,物资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疟疾、艾滋病及其他不明传染病泛滥,工作区内植被茂密,荆棘发育,沼泽地多。在如此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下,我也不幸感染了疟疾,野外工作时整天浑身无力,头冒虚汗,但我仍咬牙坚持工作。为了不耽误整体的工作计划,咽下药丸便开始第二天的工作。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顽强、无私的精神发扬和传承了老地质队员的优良传统。 2013年,我当选为院总工办主任,深感肩上重担,为弥补知识的空缺,我搜集了省内大量的基础性地质、矿产资料和相关科研论文、专业书籍等,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了钻研,夯实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现已成为福建省的地质专家之一。 长期的生产一线工作,使我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尤其在土壤化探解释方面深有造诣,同事们碰到此类问题总会向我请教,我也毫无保留全盘传授给同事。我虽性格内向,但对同事笑脸相对,虽为人随和,但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始终用所学专长全身心地投入地质找矿事业,赢得了职工同事的普遍赞誉和尊敬。 我热爱地质事业,立足本职,创新工作,有效地解决了技术难题。我兢兢业业,经常加班加点,一心扑在工作上,以独特的找矿见解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把献身地质事业,当作人生的最高追求,以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期的地质队员之歌。